商务合作

公司A自研寒武纪营收滑坡 人工智能芯片的关键在于应用

2020-05-12 09:46:34 作者:铁流 责任编辑: yxshi 收藏本文
摘要:只有将人工智能芯片用起来,搭建起开发环境和软件生态,才能实现技术和产品的可持续发展。否则,国内人工智能芯片厂商只能在资本大潮中赚一笔快钱,然后将MIPS、Alpha、PA-risc、SPARC被Intel X86处理器击败的历史重新再上演一遍。

    【CPS中安网 cps.com.cn】不久前,寒武纪关于IP授权业务业绩大跌和公司A的相关关系引致了广泛讨论。该事件与wave computing申请破产保护一道成为一个风向标——人工智能芯片的决胜点在应用能否落地,而不是PPT上指标有多强悍。

国内人工智能芯片宣传有水分

  最近几年,国内还诞生了诸多人工智能芯片:

  中科院计算所推出了寒武纪芯片;

  中星微开发了星光智能一号和二号;

  地平线推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视觉处理器;

  华夏芯发布了自己的“松江”和“北极星”;

  君正推出了T01,并正在研发下一代产品T02;

  阿里宣布正在研发Ali-NPU;

  百度发布了“昆仑”;

  一直致力于矿机的比特大陆也开始搞人工智能芯片。

  ......

  上述人工智能芯片中,有的还处于PPT状态,有的仅仅是推出了样品,但还没有得到规模化应用。仅有寒武纪等少数几家公司,有实际产品落地,并有千万级以上的应用量。

  必须指出的是,国内企业和媒体在宣传的时候是比较浮夸的。

  比如某互联网巨头的Ali-NPU。在媒体最初大规模报道时,Ali-NPU还在设计中。但在报道中公然宣称:“Ali-NPU性能,将是目前市面上主流CPU、GPU架构AI芯片的10倍,而制造成本和功耗仅为一半,性价比超过40倍”。在Ali-NPU还在设计之中的情况下,真不知道这些10倍、40倍的数据是怎么测试出来的。

  另一家互联网寡头的KL。在还未流片的情况下,就开大会宣布KL818-300,KL818-100,将采用三星14nm工艺,可以在100瓦+功耗下提供260TOPS性能是迄今为止业内设计算力最高的AI芯片。在连样片都没有的情况下,不知道“中国首款”、“迄今为止业内设计算力最高的AI芯片”这类结论,该互联网寡头是怎么得出来的。

  还有地平线,地平线举办的“AI芯时代”产品发布会中,就请了上百家媒体来助威,并宣布“这次推出的芯片是中国首款全球领先的高性能、低功耗、低延时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视觉处理器”。在媒体的报道中,还将地平线称之为“全球领先的嵌入式人工智能领导者”。

  然而,在2017年10月,中科院计算所的嵌入式人工智能处理器寒武纪1A已经随着A公司Mate10的上市进入寻常百姓家,而直到2个月之后,地平线才发布所谓“中国首款全球领先的嵌入式人工智能处理器”。

  华夏芯也是类似,发布了中国首款64位高端嵌入式“长城”系列CPU/DSP统一处理器IP和“松江”系列嵌入式人工智能专用处理器IP,以及基于上述全自主IP的多核SoC芯片平台“北极星”。媒体的报道中还称:这是国内首次发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平台型芯片,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,还初步实现了产业化,为建设和完善我国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添上了重要一笔。

  其实,华夏芯本质上是选择用传统SIMD/DSP架构来跑人工智能,这种做法和去年的星光智能一号如出一辙,这也不是啥黑点,毕竟现在这些所谓的NPU其实就在做过去DSP做的事情,华夏芯和星光智能一号无非是把DSP拿来改一改直接跑人工智能而已。由于国内已经有了寒武纪、星光智能一号等产品,且寒武纪有望借助华为手机的畅销实现千万级量产,华夏芯所谓的打破国外垄断也就无从谈起了。

人工智能芯片决胜点在于应用

  虽然上述人工智能芯片在媒体上一度被大肆报道,但真正有千万级应用规模的只有寒武纪,然而,即便是寒武纪这种明星企业,也遭遇了业绩大幅下滑。

  根据公开资料,2017 年、2018 年和 2019 年,寒武纪终端智能处理器 IP 授权业务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 771.27 万元、11,666.21 万元和 6,877.12 万元。2019 年对公司A 的IP授权收入下降报告期内,寒武纪对公司 A 的销售金额为 771.27 万元、11,425.64 万元和6,365.80 万元,占到公司终端智能处理器 IP 授权业务销售收入比例的 100.00%、97.94%和 92.56%。从中可以堪称,公司 A 在自研人工智能模块后,采购寒武纪 IP 的金额大幅下滑,对寒武纪的业绩造成了巨大影响。

  从技术上说,寒武纪是非常不错的,各项数据也非常亮眼。只不过优秀的技术要有良好的商业模式和行业大环境配合,就当下来说,人工智能芯片最关键的是与应用相结合,而不是芯片性能高一点或低一点。

  目前,人工智能芯片的霸主是美国英伟达公司。因而在宣传上,国内人工智能芯片大多以英伟达对标,虽然国内各路玩家在PPT上各种吊打英伟达,但在商业市场上,各个都被英伟达吊打。人工智能芯片的决胜点在应用能否落地,而不是PPT上指标能否吊打英伟达。

  虽然英伟达的GPU在性能功耗比上并不具备优势,但目前来说,GPU却是主流。原因就在于GPU在编程上更加方便,生态上也有优势,而这又会吸引更多的开发者使用GPU。

  回想20年前,当时Intel的CPU在性能上相对于MIPS、Alpha、PA-risc、SPARC、Power而言是最弱的,但Intel与应用结合得最紧密,特别是Wintel同盟使Intel的CPU拥有较好的软件生态,最终使CPU性能最弱的Intel笑到了最后。

  因此,人工智能芯片最终鹿死谁手,不在于PPT上的纸面数据是否能够吊打友商,不在于宣传上各种“中国首款”、“全球领先”、“打破国外垄断”等标签,而是看人工智能芯片与应用结合得是否紧密。

  只有将人工智能芯片用起来,搭建起开发环境和软件生态,才能实现技术和产品的可持续发展。否则,国内人工智能芯片厂商只能在资本大潮中赚一笔快钱,然后将MIPS、Alpha、PA-risc、SPARC被Intel X86处理器击败的历史重新再上演一遍。

IPO只是融资续命 必须开拓新模式

  在wave computing申请破产保护之前,也经过多轮融资,只不过由于在落地方面成绩平平,wave computing经过几轮融资续命之后,最终还是申请了破产保护。wave computing在技术上面是颇为可圈可点的,但先进的技术还要有应用去支撑,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造血能力。

  如果寒武纪无法开拓出新的商业模式,找到新的客户,占领更多市场,即便通过IPO融资续命,未来如何也很难说。

  目前,英伟达已经初步形成大势,铁流认为,国内这些人工智能芯片可能会有三个未来:

  第一个未来是申请破产保护或者转型做别的业务,比如wave computing;

  第二个未来是被BAT这种级别的互联网公司收购,因为这些厂商的应用就足以养活一款人工智能芯片,比如谷歌自己的应用养活TPU。

  第三个未来是被硬件寡头收购,比如A公司收购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对象,不过有鉴于A公司已经开始自研,只能看看浪潮、曙光、联想等整机企业有没有意向了。 

声明:

凡文章来源标注为"CPS中安网"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,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"CPS中安网",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,如出现侵权行为,请立即与我们联系,待核实后,我们将立即删除,并向您致歉。

关键词人工智能芯片
分享到:
本文导航
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
征稿:

为了更好的发挥CPS中安网资讯平台价值,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,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,中安网诚征各类稿件,欢迎有实力安防企业、机构、研究员、行业分析师。投稿邮箱: tougao@cps.com.cn(查看征稿详细)

品牌推荐

联系我们

客服电话:0755-88309108

客服QQ:1144734650

寻求报道:xj.yang@cps.com.cn

投稿联系:tougao@cps.com.cn

关注我们

WeChat ID: cpscomcn

手机中安网

m.cps.com.cn

备案号:粤ICP备09063021号-1    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:粤B2-20100259       客服热线:0755-88309108  
粤公网安备:44030402001522号      深圳市中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opyright © 1999- 中安网 CPS.COM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