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务合作

技术落地才是AI公司价值的证明,云从的99层地基

2019-10-10 09:05:42 来源:锌财经 责任编辑: yxshi 收藏本文
摘要:在云从的规划中,商业化落地一直都是重中之重。

    【CPS中安网 cps.com.cn】2015年,从中科院走出的周曦萌生想法,企图用AI技术突破商业应用开始,云从就面对着强大的竞争对手。

  例如2011年,清华毕业生印奇和同学创立的旷视科技;2012年,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朱珑归国创办的依图,以及几乎同时期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成立的商汤科技。

  由于资本关注,一批带资入场的AI公司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,市场的容量很大,但在实际的场景落地中,走得却没有那么快。

  通过短短几年的攻城略地,中国计算机视觉行业形成了“四超多强”的格局,旷视、商汤、云从、依图成为行业四大独角兽,分别完成了多轮的“融资”竞赛。

  “九死一生。”云从科技高级副总裁杨桦这样说道。

  这家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走出的创业公司,在经历了风口、竞争、和资本追逐之后,成为备受瞩目的AI公司之一。

  2018年10月云从完成B+轮融资,其估值已经涨至230亿元,在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战场,云从科技占据了80%的市场份额,服务约400余家商业银行;在安防领域,其服务对象涵盖31个省市区。

  中国人工智能风起五年,这些玩家们也慢慢悟出一道铁律:技术落地才是AI公司价值的证明,从学术界到商业世界,各家都在金融、安防、交通、新零售等领域抢夺市场,证明价值。

  各家的偏好和步调不尽相同,在云从的规划中,商业化落地一直都是重中之重。

  “生死时速”

  近两年来,云从创始人周曦鲜少接受媒体采访,大多数时间,周曦都投身于一线,专注技术与产品的研发。

  在采访中,“战略性强,善于规划”是周曦被多次提及的领导风格,“技术一定要落地。”杨桦回忆,这句引领人工智能行业商业化的铁律,周曦从创始之初就一再强调。

  倒也并不奇怪,在2015年云从成立的当口,商汤,旷视,依图等企业已经开始在安防,银行等领域混战,并相继有产品落地。

  在起步上,云从并没有占的先机。如果创始人和企业没有往前多看一步,这家缺乏创业经验的团队,必定会在对手的挤压下尸骨无存。

  2011年,周曦回国,在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成立智能多媒体中心,从事计算机视觉相关研究。

  周曦表示,在当时的阶段,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这个分支中,语音识别已经到了系统化的阶段,而图像识别处于实践的阶段,但天然的,图像应用场景更加广泛,是重要的跨行业入口。

  看准了图像识别的方向,周曦带领团队开发出了国内首个刷脸支付原型系统、智能摄像机、人脸属性分析等系列人工智能系统。

  2014年,研究中心的几十号研发人员已经不能满足业务需要,并且在运营管理,业务方面也存在巨大的缺口。

  几经思索、讨论,周曦团队决定成立人工智能公司,2015年4月15日,云从科技正式成立。

  得益于人工智能概念的升温,市场涌现出了大量的需求,在当时,旷视已经有诸多C端产品落地,并与蚂蚁金服合作,转向To B;商汤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,建立起几十万人的数据库,逐步提高人脸识别准确率。

  但新一代技术公司该怎么走,也是他们共同要思考的问题,周曦认为在这个领域,过了技术先发者的窗口期,各家识别的准确率比行业高出1%,没有实质意义。

  与行业结合,落地,形成产品甚至是解决方案,才是当时人工智能公司规模商业化的核心。

  而在中科院时期,云从科技承接过国家级别的人脸识别项目,与此同时,2015年的“3.15”晚会上,曝光了诸多银行无法识别假身份证的系统漏洞 ,基于两方面的考量,银行理所当然的成为云从切入行业的第一个选择。

  据云从联合创始人姚志强讲述,云从科技的第一张业务订单,是帮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做远程开户的身份认证系统。

  为了做成这第一单业务,时任云从科技研发总监的李夏风等10位核心技术人员在海通证券的机房里奋战,饿了吃外卖,困了就睡在机房里临时支起的折叠床上。

  所有人进入战斗模式,经常为具体方案争得面红耳赤,不过,要将实验室诞生的研发技术形成一套面向大型 B 端客户的商用解决方案,对于当时的云从团队来说,仍然困难重重。

  技术过于超前,对方的主管部门并不了解,“人脸识别技术能带来什么效益?”“如何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提升工作效率?”各种疑问接踵而至。

  在为海通证券搭建完系统后,问题却出现了。由于消费者在做人脸识别时,用的手机不同,导致系统识别率也有所差异,再加上用户量上涨,系统测试也不稳定,工程化的能力还不成熟。因此,项目的整个团队全体全天24小时蹲守在上海。

  “如果搞不定,都不要回重庆。”强压之下,经过10天10夜的奋战,系统调试上线成功,这个消息让这家初创企业欢呼不已。

  “太累了,我们当时只想大睡三天。”李夏风回忆,为此,他甚至拒绝了周曦开办庆功宴的建议。

  云从科技的第一炮打得很响。

  当月海通证券远程开户身份认证量就超过了50万,平均每天有超3万的用户利用云从科技的系统进行开户。有了这一成功案例,云从科技的产品得以开始在金融业特别是银行里全面发力。

  头炮打响后,云从科技20余名核心骨干召开了公司第一次会议,议题为确定公司未来产品的方向。

  “坏故事”开局

  即便克服了当时的难关,但依然没人能看清这家企业将驶向何方。

  20余个核心骨干分成两拨吵作一团,吵架的原因是,销售团队在推广过程中,公司的产品跟研发速度跟不上市场的需求;而研发团队认为没有需求不知道做什么产品。

  在当时,面对庞大的市场,那时的云从科技还并不知道市场需求到底是什么。

  通常来讲,传统银行机构触及AI的动作要缓慢很多,一般银行对某项技术感兴趣,就会把十几家人脸识别厂商拽过来做技术测试和筛选。

  另外,计算机视觉公司落地点不同,必定会在相同行业进行竞争,此类问题,无法避免。

  在2015年,旷视科技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力,旷视上线了面向金融和征信领域的人脸识别在线身份验证平台FaceID,为用户提供从端到云的身份验证,与银行、信用卡中心等进行合作;自2012年起做安防业务开始的依图,也于2015年获得第一个金融客户。

  “当时的争论点在于,需求很多,但是有的是真需求,有的是伪需求,无法分辨。”云从高级副总裁杨桦解释。

  争吵以后,云从科技团队得出结论,尽可能以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等大客户的需求为主,然后再以大客户的经验去覆盖小客户,提高成功率。

  在当时,云从科技的两条原则是:一是研究内容要集中,先做好人脸;第二是行业上要集中,只做金融和安防。

  很快,云从科技也启动了某国有大型银行的业务,第一个“坏故事”,却为云从开了一个好头。

  杨桦表示,这一单前前后后做了四五个月,系统通过了层层考验,却在招标环节碰了壁。

  原来,此次招标要求的诸多资质,刚成立几个月的云从科技并不具备。“我们的标书做了60多页,以为很详细了,可是发现别人都做了300多页。”

  在走向市场过程中,从技术思维转变为产品思维,是团队面临的重要挑战。

  对行业的认知不足便是第一个难点;另外,云从清一色的科研团队阵容,也意味着在销售、市场推广等环节的经验空白。

  这一次碰壁也让团队认识到,一定要把脚伸到泥里,把技术跟传统的产业深度绑定。

  杨桦回忆,为了尽快接触到银行客户,云从派出了创始团队中的刘君担任北区客户总监(现已升任为行业客户部总监),只身一人从重庆前往北京建立销售团队。

  时至今日,云从位于北京的办公室也不在 AI 公司扎堆的中关村,而是位于客户附近。

  尽管云从在客户端的初期拓展层面有诸多短板,但凭借高于竞争对手的技术指标,云从依然获得了首批银行客户。

  不久,西安银行找到云从科技,表达了合作的意向,在这个项目中,团队吸取了之前失败的教训,以西安银行为范例,摸底了银行的业务需求,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产品。

  2015年9月,云从科技正式与西安银行签订战略协议,从柜台、自助机具、网上银行到机房的运营等,拿出了标准化的解决方案。

  以此为基础,云从科技在技术,和服务上,奠定了自己的优势,并占据了国内银行业的大半市场份额。

  与银行领域的合作,是云从思维转变的一大开端,云从的下一个挑战是跨出安全区,闯入商业化的辽阔疆土。

  在2016年下半年,云从的业务开始正式涉足安防板块,最初的业务是在广东公安厅试点,做人证静态的大部检索,即通过天网拍到重点人员照片,从人口库中检索具体信息。

  相同的竞争持续上演。

  当时广东省公安厅用的是德国和日本的系统,都是老牌做人脸识别的厂商。“核心的业务系统最好是用国产的系统,但是当时国内缺乏可用的系统,破案需求又大。”姚志强说。

  广东省公安厅开始拿云从科技的系统和国外的作比对,云从科技比国外的系统领先了一个数量级,且命中率达到50%以上。

  获得公安系统的肯定后,公安系统开始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抓逃、布控、人口管控等业务。

  绑定头部客户,并在行业落地,是云从探索出的一个成熟的打法。

  除了金融板块和安防板块,云从科技机场板块的业务也于2016年底开始慢慢发酵。2017年下半年,云从科技正式开始进军机场领域,并计划计划打造机场“大脑”,即可以对接机场大数据的管控平台,同时延伸出一些新的机场业务。近两年,也逐渐在新零售等领域逐渐。

  开始“狼性”

  云从的商业化摸索还在继续。

  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,云从科技进入技术和商业双驱动阶段,杨桦认为,是否进入一个行业,一是看是不是有足够大的市场;第二个,则是市场有没有相应的需求。

  在刚刚过去的人工智能大会上,周曦也提及,在AI最开始的阶段,技术公司大都只有一个技术点,但任何一个单一的技术点不足以解决一个需求的闭环,AI会从从一个点走到一条线,逐渐会形成一个面,孵化出更多线。

  随着人工智能行业进入落地期,旷视科技于8月28日在港交所递交 IPO 招股书,正式公开了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计划,这预示着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将迈向更为成熟的一级市场。

  如果说过去五年,各家都在寻求商业化落地,那么今年开始,行业可能会正式进入下半场。

  随着行业的变化,云从本身也开始步入了一个新阶段。

  目前云从科技已经有1600名员工左右,随着人员的增多,整个组织体系的搭建显得尤为重要。

  在杨桦看来,企业随时都有可能会因为一个决策性的失误,或者行业的变化,会带来一些灾难性的东西,就像在大海里行舟,要随时保持很大的压力。

  在经过团队讨论比较之下,云从科技开始学习华为,决定向华为学习总耗资20亿元引入的IPD体系。

  杨桦介绍,这半年云从科技最大的调整是聚焦与搭建技术中台,建立和完善组织体系,让中台变成为前台源源不断提供支持的核心;中台不再闷着头搞研发,而是与前台相结合,研发时就考虑到用户和市场的需求。

  在杨桦的办公室,背后的小黑板随处可见“搭建 ,“组织体系”,“战略”等字样。

  “越来越多的业务会爆发起来,再靠土法炼钢,会吃力,需要有新的方法论去牵引现阶段的云从,”杨桦解释,“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公司去打基础,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优化。”

  而对于外界的IPO疑问,姚志强告诉锌财经,上市是一件顺势而为或顺水推舟的事情,目前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业务。对于旷视的上市,他认为,对于AI行业是个利好消息,旷视上市成功,会改变一部分人对AI行业的看法;另一方面也会带动更多的企业看到人工智能的机会。

  在AI独角兽的无限游戏中,各家已经分化出不同的模式,旷视科技的业务场景上升级为城市大脑、供应链大脑、个人生活大脑等三大IoT场景业务群,正在积极需求上市;商汤科技在智慧城市,手机,自动驾驶等领域落地的同时,开始反向输血,投资版图扩张;依图的主要技术落地集中在安防和医疗两大领域。

  人工智能行业还处在蓄能的阶段,更多的传统企业对技术充满了很多的期待,而迎来真正的成熟期,这是一个需要大量时间的工程,在这个过程中,企业要做好坐冷板凳的准备,并且需要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。

  “现在有些房子很矮,但殊不知,它的下面建了99层楼的地基。”杨桦说。

 

声明:

凡文章来源标注为"CPS中安网"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,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"CPS中安网",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,如出现侵权行为,请立即与我们联系,待核实后,我们将立即删除,并向您致歉。

关键词云从AI
分享到:
本文导航
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
征稿:

为了更好的发挥CPS中安网资讯平台价值,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,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,中安网诚征各类稿件,欢迎有实力安防企业、机构、研究员、行业分析师。投稿邮箱: tougao@cps.com.cn(查看征稿详细)

品牌推荐

联系我们

客服电话:0755-88309108

客服QQ:1144734650

寻求报道:ty.xia@cps.com.cn

投稿联系:tougao@cps.com.cn

关注我们

WeChat ID: cpscomcn

手机中安网

m.cps.com.cn

备案号:粤ICP备09063021号-1    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:粤B2-20100259       客服热线:0755-88309108  
粤公网安备:44030402001522号      深圳市中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opyright © 1999- 中安网 CPS.COM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