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务合作

我国颁发首张生物识别签证,助力构建信息时代

2018-12-20 09:07:40 作者:CPS中安网 责任编辑: wwb 收藏本文
摘要:据新华社消息,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17日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·皮萨里德斯颁发中国驻英国使领馆首张生物识别签证。

    【CPS中安网 cps.com.cn】 

  据新华社消息,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17日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·皮萨里德斯颁发中国驻英国使领馆首张生物识别签证。

 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表示,根据中国有关法律规定和对等原则,中国驻英国使领馆自2018年11月1日起对包括英国公民在内的签证申请人员全部留存指纹,12月17日同步颁发生物识别签证,这是中国顺应国际签证技术发展趋势,完善对申签人员个人信息采集的一种技术手段。

  生物特征识别被评为“21 世纪十大高科技之一。比尔·盖茨曾这样断言:生物识别技术,即利用人的生理特征例如指纹、虹膜等来识别个人的身份,将成为未来几年 IT 产业的重要革新。

  生物识别与人工智能、云计算等结合是技术发展趋势,随着应用场景的扩大,人们认知意识的提升,使得生物识别未来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。生物识别技术在智慧城市、人工智能、智能安防、智慧交通、智能家居、智能金融等众多领域的应用正全面展开,将改变在机器人、智能卡、移动端设备、可穿戴设备、嵌入式芯片以及其他“智能”物品上的使用方式,这些变化将大力推动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市场不断发展。

  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规模分析预测

 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》统计数据显示,2007年至2013年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规模年均增速为21.7%。2015年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全球市场规模已达到130亿美元,预计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51亿美元,5年内年均增速约14%。5年内年均增速约14%。其中,指纹识别市场规模将有130亿美元,语音识别将有56亿美元、人脸识别为24亿美元、虹膜识别将有16亿美元、其他生物识别技术将有24亿美元。

  2010-2014年,国内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增长率保持在60%以上,远超全球平均水平。在良好发展趋势下,2015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已突破100亿元,截止到2017年我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规模约202亿元,同比2016年的146亿元增长了38.36%。预计2020年国内生物识别市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。其中,人脸识别领域2016年市场规模已超过10亿元。预计未来五年,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5%,预计到2021年,人脸识别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1亿元左右。

  生物识别多元化应用遍地开花

  指纹识别

  目前在国内,指纹识别由于其发展时间长,且发展速度比较快,并且经过多年的市场推广和应用,在门禁、考勤、保险箱、身份认证等方面都有比较成熟的产品,同时由于其成本较其他识别技术低,更易推广和被用户接受,因此目前国内指纹识别的应用占整个生物识别应用约90%的市场份额。随着人们日益对个人生命财产安全与隐私的重视,指纹识别获得广泛的应用。

  人脸识别

  基于人脸识别的视频分析智能报警系统,可针对在逃人员、嫌疑人员、受控人员、失控人员等不同对象在不同的监控场景中实时抓取人脸、人形等特征,通过与模板库中的档案特征对比,实现被监控对象的身份落地,并实时预警。系统前端设备主要实现可疑目标的预警功能,当发现监控画面范围内有可疑目标时,及时将可疑目标的图片发送到中心服务平台,同时标记该目标出现的时间,便于后续查找视频。

  虹膜识别

  虹膜识别技术被称为是目前“世界上识别速度最快、安全级别最高、最为精准”的生物识别技术。随着近些年金融诈骗、银行卡遭盗刷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,银行的安全系统受到拷问和质疑。银行为了提高安全级别,陆续引进生物识别技术进行安保升级。在众多生物识别技术中,识别最精准和最安全的虹膜识别技术,越来越受到银行这个高安全行业的重视,其应用也日益增多。

  静脉识别

  指静脉识别作为第二代生物识别技术,是真正意义上的活体识别,它扫描的是手指内部的静脉血管,流动中的血红蛋白吸收近红外光而成像,因此具有更高的安全性。把静脉活体识别技术,融合社保卡、身份证识别一体化提供社会化管理服务,以多功能自助机为手段提供认证和权益查询服务,建立集中式的手指静脉特征数据库,实现快速、精准、安全、便捷的身份认证系统,提高了参保人员信息核实的准确性和便利性。

  结束语

  多种生物识别方式跨领域的融合应用能够更好地增加安全性,当然,这需要多门学科协调研究发展,目前这种尝试与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。随着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,生物识别的未来市场不可估量。对于行业而言,不断提升技术提高意识的精准度和速度、优化用户体验、研究隐私保护政策等是需要不断推进的工作。

声明:

凡文章来源标注为"CPS中安网"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,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"CPS中安网",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,如出现侵权行为,请立即与我们联系,待核实后,我们将立即删除,并向您致歉。

关键词生物识别信息时代识别签证
分享到:
本文导航
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
征稿:

为了更好的发挥CPS中安网资讯平台价值,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,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,中安网诚征各类稿件,欢迎有实力安防企业、机构、研究员、行业分析师。投稿邮箱: tougao@cps.com.cn(查看征稿详细)

品牌推荐

联系我们

客服电话:0755-88309108

客服QQ:1144734650

寻求报道:ty.xia@cps.com.cn

投稿联系:tougao@cps.com.cn

关注我们

WeChat ID: cpscomcn

手机中安网

m.cps.com.cn

备案号:粤ICP备09063021号-1    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:粤B2-20100259       客服热线:0755-88309108  
粤公网安备:44030402001522号      深圳市中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opyright © 1999- 中安网 CPS.COM.CN